

还记得2005年震惊中外的“苏丹红事件”吗?食用着色剂安全由此受到国人的空前关注。与苏丹红一起走入人们视线的,还有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和她的“狮头”牌食用着色剂。当时,正是“狮头”的技术人员,凭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过硬的检测技术,为上海市食药监局提供了苏丹红检测的技术支持,平息了一场由食用着色剂引发的社会恐慌。之后,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组专程到公司采访并录制专题片,让受众对食用着色剂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
追溯“狮头”的历史,要说到1946年。那一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袁明恒先生购买了德国染料工业的技术资料,带领一批踌躇满志的大学生在中山北路现址上创建了染料所的前身——上海宏兴染料厂,并将产品商标定为“兽王”,开启了中国食用着色剂生产的新纪元。这个“兽王”不负众望,不久后便飘洋过海,远销欧洲。宏兴厂也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雄踞上海十大染料企业之列。
新中国成立后,企业为纪念新生,决定更改商标——图案不变,名称由“兽王”改为“狮头”,取自拿破仑的那句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醒来时必将震撼世界”。“狮头”果然如一头振奋的醒狮,历经风雨却不断爆发出勇猛的威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由最初的近10种增至50多种,其中自行研发生产的盐基染料、显影剂等产品更是全国领先。六十年代初,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的产品信誉,被国家定为“食用着色剂唯一定点生产企业”。
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狮头”始终将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先进的检测和生产设备,“狮头”产品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在行业中赢得了良好声誉,几乎成了食用着色剂的代名词。买“狮头”就是买放心,成为了客户的共识。如今,“狮头”产品已广泛涉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随着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染料所面临较大的调整整合。企业审时度势,对生产基地和生产方式作出调整,将生产重心向市外转移。同时,运用技术服务突破新兴业务,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做强品牌信誉、创新发展思路,从产品生产逐步向品牌管理迈进,并积极开拓海外业务,让老字号、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染料所自1994年起连续多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被授予“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狮头”牌食用着色剂1996年起被推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狮头”商标于2004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狮头”品牌还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同时,染料所还是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的理事单位以及食用着色剂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
为捍卫品牌在食用着色剂生产领域的权威地位,“狮头”的身影还活跃在食品安全的各条战线。在食品生产一线,工艺开发人员不断摸索和推进技术革新,提升品质;在市场服务热线电话里,技术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客户正确使用;在社区街道,企业派出的志愿者定期为居民分发食品安全资料,普及相关知识,纠正社会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误解。作为国内食用着色剂的龙头品牌,“狮头”始终牢记“醒狮”的社会责任,坚决维护食品安全,积极倡导正确的食品安全理念。
七十多年来,“狮头”的诞生、成长、壮大,见证了我国染料工业和食用着色剂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食品安全理念与时俱进的铿锵步伐。 “狮头”,誓以其生而王者的气概和豪情,为民族品牌的崛起和奋进、为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留下坚实的足印!